
郁章玉 教授 博士生导师,男,汉族,1960年11月生,山东临沂人。曲阜师范大学理学学士,河北师范大学理学硕士,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后;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并被遴选为硕士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技协会决策咨询专家,国家级思想库建设决策咨询专家,山东省委组织部专家信息库成员,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标兵,山东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山东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学科负责人,山东省重点学科“物理化学”学科带头人,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曾任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副主任,实验设备处处长,副校长,菏泽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现任济宁学院党委书记。兼任山东教育与技术装备协会副会长,山东省化学化工学会物理化学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高校设置委员会成员,《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委会副主任。多次担任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博士基金的评委或化学化工评审组组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山东省人大代表。
长期致力于功能性物质的性质及应用研究,作为主持人或主要成员先后承担并优质地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完成国家、省、厅级科技攻关项目15项,经专家鉴定均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Anal. Chem., J. Chem. Soc. Chem. Commun., Int. J. Electrochem. Sci., Chem. Phys. Lett.等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80余篇。创先建立了测量动力学参数的长光程光谱电化学理论,研制了对光谱电化学的普及具有重要作用的简易微型长光程薄层电池,受到了同行的重视,被美国化学会特邀为国际一流杂志Anal. Chem.的评论员;首次提出了电化学反萃取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体系污染和贵重萃取剂损失问题,被英国皇家化学会评审专家认为是冠醚化学的一大重要进展。作为独立或首位人员先后获中国化学会庆祝成立六十周年优秀青年化学奖,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推广类)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山东省省级优秀实验技术成果一等奖等,被记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环境报》、《中国石油报》、《科技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山东广播电台等十余家媒体对相关成果或本人予以报道。
